寧夏推動政府采購監管數字化轉型構建“云執法”體系綜述
2025年08月15日 09:09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 【打印】
輕點鼠標,案件證據瞬間鎖定。在寧夏,政府采購監管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數字革命”。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以下簡稱寧夏財政廳)聚焦政府采購領域數字化轉型,通過構建“云執法”體系,以制度為基、平臺為橋、數據為眼、云端賦能,打造出打破時空限制、提升監管效能的“寧夏模式”。
建制度安“電樁”
構筑數字化監管“四梁八柱”
數字監管,制度先行。為確保數字化監管有章可循,寧夏財政廳從制度層面構建閉環管理體系,先后出臺《寧夏政府采購電子交易管理辦法》《寧夏政府采購電子化質疑投訴操作規程》等10余項配套制度,制定政府采購數據采集接口規范,對采購計劃、采購文件、投標文件、評審結果、合同履約等28類核心數據設定統一格式,明確價格異常、圍標串標等12類重點監控指標,發布政府采購文件、評審報告、監督檢查、投訴處理等50余套標準文本,形成“平臺運行規范+數據管理標準+執法流程指引”的制度集群,為數字化系統精準識別違法違規行為提供清晰的政策依據。
針對執法人員業務能力不足、市場主體對政策不熟等問題,寧夏財政廳打造網絡培訓教育平臺,構建“分層分類、線上線下融合”的培訓體系,打造“永不落幕”的執法“充電站”。
記者從寧夏財政廳了解到,網絡培訓教育平臺按“執法人員、采購人、代理機構、評審專家”四類主體搭建課程庫,其中,執法人員課程側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專業內容,采購主體課程聚焦典型案例、投訴質疑流程等實操知識。在此基礎上,采用“現場+錄播+在線答疑”模式,每年組織2場政府采購法律法規現場解讀,面對面交流探討“疑難雜癥”,設置“模擬題庫”“案例精讀”等互動模塊,方便各采購主體把握政策重點。此外,考核機制“硬性掛鉤”,執法人員須完成年度線上線下學習任務,評審專家及代理機構專職從業人員需完成初任培訓和繼續教育并通過考核,考核結果與年度抽取、業務代理權限等掛鉤。
2025年上半年,網絡培訓教育平臺上線課程25門,累計學時超6萬小時。執法人員對政府采購法律法規的掌握率從65%提升至84%,因政策理解偏差導致的采購糾紛下降17%。
搭平臺優流程
讓執法從“跑腿”變“指尖操作”
告別“跑斷腿”,迎來“指尖辦”。統一的寧夏政府采購網絡執法平臺成為這場效能躍升的核心引擎,平臺通過“規范程序+快速處置+信息共享”功能,推動執法效率實現跨越式提升。
據了解,在規范執法流程方面,網絡執法平臺建立了“線上受理—數據核驗—快速處置—結果公示”全流程閉環網絡,將“電子證據固定”“線上文書送達”等數字化操作納入執法程序。執法人員輸入項目編號即可調閱采購計劃、招標文件、投標文件等電子檔案,無需再到現場查閱紙質材料,確保執法過程可追溯、結果可監督。同時,網絡執法平臺采用“任務派單—限時辦結—結果反饋”機制,案件受理后分配至對應執法人員,辦理進度實時顯示,逾期未處理將推送提醒。2025年上半年,網絡執法平臺共受理投訴、信訪、舉報案件124件,按時辦結率達100%,較線下辦理模式提高35個百分點。
投訴處理、行政處罰結果生成后,系統自動提取信息,經執法人員確認后對外公告,并支持將結果信息下載后同步至“中國政府采購網”“信用中國(寧夏)”等網站,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例如,某供應商因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處罰信息公示后,其在處罰期限內參與的政府采購項目均因信用問題被拒絕,形成有力震懾。
用數據明靶向
擦亮“智慧眼睛”實現精準監管
寧夏財政廳整合政府采購監管、交易等全流程數據,建成政府采購大數據中心,通過算法模型對采購活動進行全周期監測,實現從“被動查處”到“主動防控”的轉變。
據悉,大數據中心預設了不合理條件設置、價格偏離度、投標文件相似度、供應商關聯關系等12類監控指標,實時比對項目數據。例如,在某單位信息化采購項目中,系統通過比對發現2家供應商的投標保證金從不同銀行賬戶轉入同一保證金子賬戶,立即觸發圍標串標預警。執法人員通過調閱保證金賬戶記錄,IP地址登錄記錄等證據,快速完成調查處置,對涉事企業作出罰款及1—3年禁止參與采購活動的處罰,效率較傳統流程提升60%。同時,通過比對同一品牌型號產品近3年的成交價格及市場均價,可以對偏離度較高的中標報價自動預警并予以提示。例如,在網上超市某打印機設備采購中,系統發現某供應商報價低于市場均價35%,經核查為“低價設備搶標、后續耗材加價”,執法人員及時叫停項目,避免了財政資金損失。
據了解,針對不同采購主體行為,大數據中心還分類制定信用評價指標,設定日常行為指標30個、履約評價指標10個、監督評價指標10個,構建“互評+異議+運用”機制。對信用評價排名靠后的評審專家,依法降低抽取概率;對采購人和代理機構,采取約談、暫停相關采購業務等措施。
寧夏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從三方面推進工作:一是深化平臺功能。在網絡執法平臺中加入“AI輔助調查”模塊,自動生成案件取證清單,升級培訓平臺的“智能答疑”功能,實時解答用戶疑問。二是擴大數據來源。接入社保、市場監管、公安等數據,提升價格異常、關聯關系識別的準確性。三是加強基層賦能,開展“數字化進基層”活動,為市場主體、評審專家提供操作培訓,確保數字化監管覆蓋全區域、全主體。通過持續優化,寧夏財政廳將進一步鞏固政府采購數字化監管成果,推動形成“更規范、更高效、更透明”的采購環境,為全國政府采購領域數字化轉型作出寧夏貢獻。( 鄭楊 舒心)
相關文章
- 寧夏發布20個政府采購參考文本2025-08-01
- 寧夏踐行綠色采購擦亮發展“底色”2025-07-29
- 寧夏明確專項整治工作要求2025-07-15
- 寧夏:明確評標專家必須遵守的20項評標工作紀律2025-05-27
- 寧夏:優化營商環境 助企“硬核”發展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