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8日 16:17 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 | 打印
七月的烈日火辣辣地照射著塔河油田。透過綠色的胡楊林和紅花滿枝的紅柳叢中望去,AT22井場上幾十塊巨大的太陽能板,在50攝氏度的地表溫度中享受著陽光。光熱——光電一體化太陽能系統替代柴油發電機、加熱爐,運行三個多月來,井場一直變得很安靜,空中也沒有了游蕩的黑煙。
西北油田把創新作為節能減排,建設綠色油田的通行證,以項目管理、結構優化和制度創新,深入推進“碧水藍天”工程和“能效倍增”專項計劃,為油田可持續健康發展打開了綠色低碳之門。
BOT模式唱好主角贏掌聲
躍參區塊是西北油田近兩年發現的“金豆子”,它開發面積小,油氣產量足,生產周期短,距離主體區塊生產配套設備遠的特點,使西北油田在解決區塊電力問題時有了新思路。
服務商出資,以BOT項目管理模式在躍參建設1.2萬千瓦發電站,并負責經營和維護。合同期內,西北油田以買電的方式向服務商支付費用,合同到期后,服務商將發電站無償交給油田。服務商利用區塊放空的天然氣發電,每年可向油田提供生產生活用電1億度,減少天然氣放空4000萬方,節約能源5.3萬噸標煤。
塔里木盆地區塊、油井之間的距離少則幾公里,多則幾百公里。西北油田利用“專注管理、業務外包、項目運作”的油公司管理優勢,以BOT項目化管理模式推進綠色低碳油田建設。
西北油田以BOT模式引進社會企業進行偏遠單井伴生氣放空回收,年減少天然氣放空6000萬方,減少燃燒廢氣排放量7380萬方,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36.6噸,增加混烴產量2000噸,實現節能8.2萬噸標煤,環境和經濟效益顯著。
BOT模式建設的瑞祥電廠將油田發電單耗從2.3度/方提高至2.9度/方,通過優化自發和外購間的平衡點,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1萬噸。
結構優化促能源“百花齊放”
做實傳統領域,開拓新領域。西北油田在能源結構優化上大做文章,形成油田多種類能源互補。
偏遠單井AT22井實施光熱——光電一體化太陽能項目后,井場租用的120千瓦天然氣發電機退出運行,年回收天然氣7萬方,新型原油加熱器傳熱效率比常規換熱器提高20%以上,清洗周期延長1倍以上,該項目年減少天然氣消耗11萬方,年節能163噸標煤,降本50余萬元。
西北油田在YJ1-7、YJ2-5等六口井實施“以氣代油”工程,用燃氣發電機代替燃油發電機,回收利用單井放空伴生氣。油田在鉆井工作中實施“以氣代油”工程,油改氣帶鉆機輔助動力達到30臺,柴油機改燃氣發動機鉆機7部。同時在TP335H、TP337等九口井實施網電鉆機作業,可降低燃油消耗30%-50%。實施“以氣代油”、“以電代油”及網電鉆機等工作,全年節約柴油6000噸,減少費用支出3300萬元。
今年4月,西北油田投運了發電燃氣輪機尾氣余熱利用項目,3臺余熱鍋爐替代18臺加熱爐,完全滿足了周邊生產、生活用熱需求,每年節約天然氣1430萬立方米,發電機組能源利用效率由17%~20%提高到60%,節能1.9萬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萬噸,年實現經濟效益1300萬元。
制度創新為綠色低碳保長效
《能效倍增,碳資產管理》是關于綠色低碳發展的專題講座,公司通過召開安全委員會會議和視頻會議,組織領導干部和副科級以上干部集體收看。他們又根據講座內容,向全油田干部職工宣講綠色低碳環保知識,把全員節能減排的意識樹立在員工心里,固化在制度里。
西北油田建立健全了各級節能環保責任制,形成公司領導、節能環保管理部門、采油氣廠和分隊站庫的四級節能管理機構,制定實施《節能目標評價考核管理辦法》、《鉆井和作業污染防治實施細則》、《能源計量管理辦法》等多項節能環保制度,加大對環保事件的監督、曝光、獎懲、問責力度。
近兩年,西北油田完善生產場所污染物管理、污染防治、環境監測常態化機制,如鉆前、鉆井、作業、鉆后、油建、采油等作業現場從污染物的產生、運輸、處置、監督、問責等形成了閉環式的管理鏈。
對塔河水域、胡楊林、農田、鹽場等環境敏感區脆弱的生態環境,西北油田實施了鉆井廢棄物不落地無害化處置管理,所有作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流程,截至目前,已實施50口井,節約鉆前排污池修建費、鉆后污染治理費975萬元。
© 1999-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版權所有 | 聯系我們 | 意見反饋 | 京ICP備10046031號-10